原创(菲律宾街头采访)菲律宾记者在西安感悟“一带一路”:连接辉煌的过去和未来,
发布日期:2023-07-19 10:38:50 浏览次数:150

来源:环球时报

菲律宾《商业镜报》7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连接辉煌的过去和未来大多数菲律宾人可能对西安古城一无所知,除非他们读过或看过有关兵马俑的内容。

西安曾经是中国的权力中心,始于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朝,秦始皇和兵马俑一起被埋葬在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群中。除了作为考古奇迹,兵马俑还是个明显的提醒,提醒人们中国在古代历史上是多么重要,处于亚洲人文交流的十字路口。

如今,中国有一个更宏伟的愿景,重现中国古代的辉煌。2013年,北京大胆地启动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即“一带一路”倡议,将西安及金融中心上海作为其枢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将通过铁路、公路、能源管道甚至海港等有形基础设施将东亚与欧洲、非洲甚至拉丁美洲连接起来。

“一带一路”也是向世界推广中国技术并为中国人民创造就业机会的一种途径。中国方面表示,该项目对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发展倡议来说是一个“双赢”的方案。特别是在杜特尔特总统执政期间,菲律宾成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共筑梦想的国家之一。

总部位于西安的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集团”)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同菲律宾开展项目合作的中国国有企业之一。陕鼓集团的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地铁、环保、医药等领域。陕鼓集团在向菲律宾记者介绍情况时表示,其产品和服务已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

陕鼓集团表示,它与另一家中国公司攀华集团有限公司在菲律宾有一个价值35亿美元的项目。该项目位于菲律宾棉兰老岛的东米萨米斯省,目标建设年产能为1000万吨的综合性钢厂。两家中国公司希望项目生产的钢板能够帮助供应菲律宾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

很多菲律宾人都是吃着上好佳虾条和虾片长大的。在中国经济向世界开放后的1984年,上好佳创始人、菲律宾华裔商人施恭旗也加入了这一潮流,冒着风险进入竞争激烈的中国零食行业。他与两家中国国有企业合作,在上海浦东开设了上好佳第一家海外工厂。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公司业务已遍及中国大陆,在北京、天津、辽宁、山东、安徽、四川、云南和广东等多地设有销售办事处。

施恭旗之子、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学理说,他们从早期接触中国市场中获益最多。他告诉菲律宾记者,“我们在中国的存在,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项目,使我们能够进入其他市场,如南非、乌兹别克斯坦和孟加拉国。”在南非、乌兹别克斯坦和孟加拉国站稳脚跟后,上好佳得以进一步扩展非洲、中亚和南亚市场。

施学理表示,他们的海外扩张是从参加上海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始的。当时,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也是进博会的嘉宾,对上好佳产生了浓厚兴趣。施学理说,“这是一个范例,说明企业和社会如何从开放、相互合作和包容中受益。对我个人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包容的典范。”

在施学理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最初的定位是大规模推动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但当它启动时,中国领导人将其扩大到技术共享和设立基金,以支持加入该倡议的国家。他说,“‘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不仅仅是基础设施项目。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我认为这是基于基础设施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国经验。”(作者马卢·塔洛西格-巴托洛米,陈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