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西安高新硬科技创新人才)西安,拥抱科创新时代,
发布日期:2024-02-03 11:35:01 浏览次数:103

城市发展的“真经”在于做强长板。

  在先进制造业竞逐中,西安出手“科创”开始走出自己的“步法”。

  2024年开局,西安将加快推进“双中心”建设在成形起势上实现新突破作为“八个新突破”第一条。并将高质量建设“双中心”作为西安立市之本。

西安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新为城市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科创时代“蝶变”,西安将怎样渐次绽放?

  时逢2024年西安“两会”时间,让我们从“势、局、事”三个维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科技创新成为城市竞逐的新焦点。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新一轮产业创新才在中国大地上渐渐展开,而新能源汽车扮演了一个伟大时代的“报春花”角色。

  全球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愈演愈烈,我国汽车产业,在2023年正式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双碳”目标驱动下,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成为发展的新风口。

  肉眼可见的机遇,每个地方都有坐上“牌桌”的机会。而西安能在“牌桌”上甩出“王炸”——去年做到新能源汽车制造第一城,最新数据稳定在全国前三,其背后是技术创新的强大牵引力和工业基础。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将更显著地改造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重塑一个地方的产业IP形象。

  但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科创能力是决定现代化产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因子,而西安恰恰具备。

图源:西安经开

  作为一个有着浓厚工业情结的城市,西安有着厚实的工业基础、产业配套,特别是位居全国前列的科教、人才储备资源,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堪称源源不断的项目库。

  西安立足自身优势,科学识“势”,早在2019年就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战略目标,以科创为驱动,精准切入现代化产业新赛道。

  2021年3月,陕西的创新平台——“秦创原”诞生,作为政府和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平台,秦创原为西安科创成“势”奠定基础。

  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赋予西安区位和经济地理中心的优势,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而成为全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使西安迎来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显著提高了西安先进制造业的支撑,让西安的科创大“势”落地。

可问题是,怎样才能以科创的“势”驱动先进制造业?这就需要做“局”。

对于西安而言,选择科创是一条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2017年西安提出打造“硬科技之都”开始,科创的布局就已展开。

  2024年开局,西安明确提出:把高质量建设“双中心”作为立市之本、战略统领;让“双中心”成为引天下英才、招现代产业、育新兴产业、孕未来产业的金字招牌。

  其背后,是西安构建“顶天立地”科创体系,推动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创新生态化、产品产业化的科创成长生态“局”。

其中首要的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落子,这是西安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布局的关键所在。而西安在建设长短波授时中心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起“科创范”的同时,也形成了“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科学园—科学城”的多层次创新之“局”。

中科院地环所。图源:西安高新

其次是在构建产业之“局”的同时,打破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围墙”。因为,对于有着庞大基数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队伍的西安,要做好科创“局”,就必须做好体制创新“局”,这就有了西安推行的“一院一所一校一港”改革模式,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形成现代产业发展的创新保障体系。

  “一院一所一校一港”模式,在科学、科创、产业和服务四大圈层上体现出一个全链条创新体系。其本质就是专注于培育创新创业的生态土壤,重视科创人员的价值,给予科创人员和企业充分的自主性。

图源: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可以这么说,西安科创“局”就是体制创新的过程,科技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仿佛将西安变成一个“对创新环境进行创新”的特区。

  不仅于此,西安还善于平台思维做“局”,通过举办“硬科技大会”、全球创投大会等重大活动,提升西安科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感召人才、项目、企业进入西安科创发展大“局”。如在2023第五届“全球创投大会”中,367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

  只要有激发创造力的好机制,创新红利就会被源源不断挖掘出来。2022年,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46%、突破10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2000家;新增上市企业11家,其中科技型企业10家。而投资人在西安排队找项目一度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尊重客观规律,强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布局,打造硬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衍生地和顶尖人才首选地。西安利用创新做好这些“局”还不够,好比搭建了一个个平台,要让科创要素成功入“局”,还需要做具体的“事”。

  任何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营造良好的科创生态,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西安深谙其道,投入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政策、最大的诚意,全力以赴做好科创这件“事”。

  西安在即将步入2024年的前两天,一口气发布包括《西安市加快推进硬科技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在内的四项产业发展政策,意在推动西安“双中心”实体化运行,加速科创驱动企业成长壮大和谋篇布局西安产业化、数字化发展。

  这是西安在“新兴业态”壮大“抢滩”、未来产业培育“占先”中,打造科创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支撑的产业生态顶格支持、顶格推进的实例。

  早在2022年,《西安市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出台,就向外界释放了做好“科创生态”这件“事”的强烈信号。由此西安开启科创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的成长全程服务,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培育体系。

图源:西安高新

其中,科创最大的抓手当属“建圈强链”,将科创要素市场化配置贯通“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牵引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一方面支持“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另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化校(院)地融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在建设科创生态这件“事”上,西安不仅纵向贯通科创链条,而且横向融通各类资源。

  在2023年,西安科创的“投行思维”被媒体津津乐道,因为科创的“事”绕不开转化,但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风险,在于“天使资金”的介入。西安“千亿基金集群”一年时间初显雏形,凸显了西安打通科创堵点,做大做强科创的态度和诚意。

  其中,西安创新基金是西安“千亿基金集群”的重要一环,其采用“母基金+直投基金+创投生态”运营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推出著名基金人、基金公司、项目、企业等全国资本ID入“局”做“事”。创新基金成立以来累计决策通过49支子基金,子基金已投资项目403个,子基金合作规模320.99亿元,实现财政出资放大3.6倍,在已投向西安市的项目中,六大支柱产业项目占比达到98%。颇有“城市投行”范本之势。

一边是真金白银,一边是优质项目,在金融和政策助力下,越来越多初创公司愿意来到西安做“事”,缔造了一个“以投带引”的招商范本。

  随着科创人才——产业——金融之“事”的落地,西安科创生态也在悄然改变。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与分工之中,西安乘“势”、建“局”、做“事”,造就了独树一帜的“科创”之势,也必将重塑西安的产业形象、城市形象和区域形象。(原创:秦山月)

来源:网观西安